当前位置:首页 > 科技创新 >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作者: 萧闻 发表时间: 2019-09-12 12:03:00 浏览次数:
——龙门峡南煤矿投产一周年纪实(科技篇)
 
      从2009年初秋7月出发,历时9年建设,龙门峡南煤矿筚路篮缕,负重前行,于2018年7月6日顺利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成为进入煤炭行业寒冬后,川煤集团唯一完成基建任务的新建矿井。
      巴山蜀水炼就铮铮铁骨,大山大川铸就坚强意志。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负重,特别能奉献,成为龙门峡南煤矿传承弘扬的企业精神。
      转型投产以来,龙门峡南煤矿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为思想引领,坚持走“人才兴企,科技强企,安全护企”之路,坚持原始创新与引进消化吸收相结合,在煤炭行业深化改革和高质量发展政策引领下,充分发挥广大科技人员的作用,积极研发和大力推广应用新技术、新工艺,从而有力地推动了企业的技术进步和经济的发展,筑牢了矿井安全发展基石。
      新时代,新起点,新机遇,新挑战,坐落于广安市前锋区光辉乡境内的龙门峡南煤矿,用煤的一生作笔,一身的煤作墨,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挥毫成逸韵,书写着属于矿山儿女自己的“七律”向祖国献礼。
满眼生机转化钧,天工人巧日争新
      加快科技创新步伐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作为川煤集团唯一完成基建任务的新建矿井,龙门峡南煤矿通过创新制度管理,健全激励机制,加大科技投入,营造了良好的干事创业环境。矿井的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科技管理水平不断提升,最终转化为引领矿井向高质量发展的力量之源。《龙门峡南煤矿技术创新中长期发展规划(2018年~2023年)》是该矿科技创新纲领性指导和宏观性规划,该矿围绕着这一“规划”推动矿井可持续发展与高质量发展、应用项目或重大技术难度项目攻关。该“规划”规定要面向安全生产实际,以企业为技术创新主体,跟踪煤炭生产和深加工先进技术,针对煤炭生产技术发展需要和共性的、亟待解决的技术难题进行攻关。项目立项要求在确保技术的“可行性”的同时,还要具有先进性、新颖性、实用性和经济性的特点。为保证科技创新的持续性,该矿还将技术创新研发投入按照销售收入的3.5%进行提取,使技术创新发展得到可靠的资金保障。
      转型投产以来,该矿申请的4项实用新型、发明专利,已获得专利局受理,但由于专利申报进度缓慢,补证困难,已于2019年4月与专利服务公司通过协商达成共识,目前重新申报的3项实用新型专利已受理,并有望在2019年底获得授权。今年年初,申报四川省科技成果评价2项,经专家组鉴定,“裂隙极发育岩层水液定位定段封孔技术研究”成果达国内领先水平,“大倾角煤层沿空护巷支护设备研制及高效护巷工艺”成果达国际先进水平。
      与此同时,该矿共计承研广能公司科技项目10项,完成5项,项目完成率50%;矿级科技项目7项,5项已完成,项目完成率100%,2项是跨年项目,正在有序开展。科技项目共计创造经济效益1861.2万元。
      投产至今,该矿在国家级期刊共发表论文3篇:《水力压裂技术在龙门峡南煤矿的应用研究》(《煤炭技术》2018年第297期)、《煤矿岩巷新型装矸系统应用研究》(《煤矿机械》2018年第39卷第8期)、《亚热带丘陵丛林山区10kv输电线路综合防雷供电技术应用》(《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工业C》),参与西南五省学术交流论文14篇。
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
      以“五小”活动为突破有效解决生产实际难题。龙门峡南煤矿在加强科技创新体制建设,完善创新管理制度,健全考核机制、激励机制,营造技术创新环境的同时,还将科技与生产实际相结合,通过全面开展“五小”活动,以解决生产实际难题为突破点,培植了创新的土壤,确保了创新的落地生根。
      该矿在“五小”活动开展过程中,首先从建立健全相关制度办法入手,充分激发广大专业技术人员的创造性和工人的积极性,起到了“用办法指导人,用机制鼓舞人,用奖励激励人”的作用。作为科技创新的基础层面,“五小”活动以连队为单位,以全矿职工参与为主体,具有“全员性、基础性和实践性”的特点。该矿通过在各科队广泛开展“五小”活动,对生产局部小环节、工艺环节、设备局部构造等薄弱环节和实际生产中遇到的难题,通过巧妙构思进行小改小革,实现了投资最少、效益最优的效果。
在“五小”活动开展过程中,该矿坚持每半年集中评选一次,在对优质项目进行推广的同时,并对参加项目的人员进行了奖励。在“五小”的选立项上,该矿通过分专业由各单位自选主题,在队伍组织上,由技术工人、技术员、队领导为主要攻关人员,发挥各自特长,实现取长补短。“五小”活动的成功开展,在现有技术装备挖潜扩能、提高现有装备生产效率、保障安全生产等方面均发挥了积极作用。
      投产至今,龙门峡南煤矿共开展“五小”成果征集和评审工作3次,共计奖励5.23万元。其中特等奖3项,一等奖7项,二等奖16项,三等奖34项,参与奖4项。在2018年度广能公司“五小”成果评比中,该矿获得一等奖2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5项。
清歌一曲梁尘起,腰鼓百面春雷发
      依托技术创新稳步提升科技治灾能力。龙门峡南煤矿针对断层、裂隙的产状不同,裂隙瓦斯、硫化氢的积存状况不同,探索出的层面纵向裂隙环状钻孔抽放和横张裂隙注浆封堵裂隙硫化氢治理新技术运用后,在治理裂隙瓦斯过程中,没有发生瓦斯超限三级报警事故和硫化氢中毒事故,在优化劳动组织、改进注浆管的制作与埋设后,从遇裂隙构造至治理结束,由之前的6.3天/次缩短至3.1天/次,灾害治理效率提高204%,矿井的安全生产系数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通过总结历年掘进巷道过断层、裂隙注浆的经验,龙门峡南煤矿提出的瓦斯抽采钻孔带压封孔成套技术及工艺研究带压封孔成套技术及工艺研究,为煤矿裂隙发育煤(岩)体封孔积累了保贵的经验,减少了工作人员和财物的投入,提高了经济效益,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企业经营运行状况,还为矿井采掘工作面的正常推进提供了保障,为采掘生产期间杜绝瓦斯事故的发生和矿井的安全生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项目实施期间,该矿还自主研发了钻孔封堵定点限位装置、拉出式破囊器装置、多次往复加压注浆工艺,使带压封孔技术的应用更加方便、实用,大大提高了带压封孔技术的应用效果,保证了矿工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为矿区和谐、稳定地发展奠定了基础。同时,瓦斯的有效利用还为保护环境创造了有利条件,符合社会主义新时代绿色发展的要求。
      转型投产以来,该矿全体干部职工用大无畏的精神攻坚一个个难点,研究一项项技术,助推矿井安全建设发展:《强采动影响下煤层底板大巷矿压显现规律与支护优化研究》、《倾斜薄及中厚煤层综采成果转化研究》、《倾斜中厚煤层沿空护巷技术应用研究》、《利用在线监测系统对采空区火灾参数监测及分析研究》、《水液定位定段封孔技术研究》……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这些技术革新成果的推广应用,收到了良好成效,为企业安全平稳、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强的技术支撑。
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
      加快创新人才培养为矿井高质量发展提供不竭动力。人才是企业战略发展的第一要素和第一资源。龙门峡南煤矿通过加大科技创新型人才队伍的培养,全面提升了企业核心竞争力,相继出台了《龙门峡南煤矿激励科技人员创新管理办法》、《龙门峡南煤矿拔尖人才管理办法》等制度办法。
      在人才培养上,该矿通过“内部培养”和“外部引进”相结合,“理论提升”和“能力提高”相结合,“重点培育”和“全员培训”相结合,通过“全员考试、技术比武、继续教育、拜师学技”等形式,保证了人才规模的迅速壮大,为企业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人才保障。
      与此同时,该矿还坚持不懈地从长度、宽度和高度上狠抓人才队伍立体化建设,探索企业高技能人才培育新模式,围绕着“崇尚劳动、敬业奉献、勇于创新、争创一流”的目标,创建了“凌军劳模创新工作室”和“王怀平创新工作室”。同时,该矿还创新竞争激励机制,将各类专业技术人员的能力、绩效和收入待遇进行挂钩,全面做到特殊人才特殊待遇,高端人才高级待遇,特别贡献特别奖励。在加快专业技术人员队伍建设的同时,该矿还以努力提升职工安全意识和技能水平为重点,不断建立和完善以岗位应知应会培训为抓手,以立足岗位技能培训为主、培训中心素质提升培训为依托的培训体系,实现培训工作制度化、常态化和长效化,全面提升普通职工的专业技能。
      转型投产以来,该矿先后组织煤矿从业人员、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安全培训教师、煤矿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等送外培训19次,送培885人次;组织安全行为规范、安全生产责任制、管理人员夜校、安全知识竞赛以及机车司机、绞车司机、锚杆锚索支护工、打眼工等内部培训64次,参培7200人次;并开展了安全政治学习、班前会、井口叮嘱、广播、标语、宣传栏等多种形式警示教育培训。通过全员培训,提高了全矿职工的操作技能和业务素质,为矿井安全的发展夯实了基础。
      截至目前,该矿大专以上学历人员有103人,占职工总人数的16.4%;中专以上130人,占职工总人数的20.7%;拥有各类技术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57人,占职工总人数的9.1%,其中高级职称5人,中级职称18人,初级职称34人。
      与此同时,龙门峡南煤矿还加强了年轻干部的培养和提拔,加大了对“80后”干部的选拔培养力度,建立了后备干部和青年英才信息库,形成了人才梯队培养模式,目前“80”后科级及以上干部有15人,占该矿管理人员总数的23.9%。
      龙门峡南煤矿坚持走“人才兴企,科技强企,安全护企”之路,为实现矿井可持续发展和高质量发展顺利推进提供了不竭动力。转型投产以来,该矿各项创新成果呈现基层一线职工参与度高、技术创新针对性强、成果转化快等特点,安全和经济效益显著,安全生产能力和科技创新能力得到全面增强,企业管理水平得到提高,为将龙门峡南煤矿打造成安全、高效、机械化、信息化矿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版权所有:Copyright© 2014-2024 Bcdy.Net,.All Rights Reserved. 电话:0826-8985270 传真:0826-2886689

地址:四川省广安市前锋区光辉乡 蜀ICP备14031465号 技术支持:广安宏达网络

网络经济主体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