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职工言论 >
寓言故事与安全文化的关系
作者: 李兴兵 发表时间: 2018-01-04 17:49:44 浏览次数:
      近年来,“安全文化”这个名词带着浓郁的安全特色和文化气息,走进了安全生产管理领域,并且越来越受到安全管理者的欢迎和青睐。广能公司的安全文化建设凸显了“以人为本”这一安全理念,那么,怎样才能让职工遵照人本理念,自觉发挥“我”这一安全主体的作用呢?笔者认为,在深入浅出的寓言故事中我们可以探求到一些途径。
      一、“买椟还珠”——生产先要安全
      《买椟还珠》这则寓言故事讲的是春秋时代一个郑国人买来了珠宝,看见装珠宝的盒子既精致又美观,就把里面的宝物拿出来,退还给了珠宝商,上演了一出本末倒置的喜剧。在安全生产工作中,如果将安全环境比做装饰美观的盒子,将职工的生命健康比做“珠宝”,那么,只有从思想上重视安全,保护好生命健康,才能谈得上发展和效益,否则,再好的安全环境也会形同虚设,那样岂不是对《买椟还珠》的演绎?
讲生产必须讲安全,就像企业必须讲效益一样。有人说,安全风险就像一把高悬在头顶上的利剑,又像一种绝对运动,不可阻挡,也不可回避。为了尽可能地降低这种风险,为安全铺就一条康庄大道,广能公司始终把安全作为煤矿生产工作的头等大事,不惜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从硬件方面的设备改善、技术投入到软件方面的安全活动、安全宣传、安全培训,广能公司为职工打造的安全环境这个“盒子”可谓既精致又美观,但是,如果职工自身不重视安全,造成生命健康这颗“珠宝”的丢失,那无疑就会在安全生产工作中演绎新时期的“买椟还珠”。广能公司花上千万百万,安全规程制订千条万条,家人叮嘱千言万语,都抵不上职工本人对安全的千小心、万注意。因此,为避免“买椟还珠”这种既可笑又可悲的现象在安全生产工作中出现,我们首先要做到思想上时刻扎紧安全的篱笆,保护好自身的生命健康。
      二、“亡羊补牢”——安全重在预防
      《亡羊补牢》的故事早已为人们所熟悉,讲的是一个牧民的羊被狼叼走了一只,邻居劝他把羊圈上的窟窿堵上,他起先不听,结果羊又被叼走一只。后来他堵上了窟窿,从此再也没丢一只羊。仔细回味这则寓言,联系到一些企业的安全事故,我们会发现很多事故是由于职工本人思想上存在“窟窿”造成的。在安全生产工作中,安全投入不是不多,规章制度不是不严,前车之鉴不是没有,为什么安全事故还会接二连三地发生?通过分析部分安全事故,我们不难发现,有80%的安全事故都是因为职工心里放松了安全弦、思想中出现了安全窟窿造成的。“人祸猛于虎”。羊圈破了个窟窿堵上后就能防止羊的丢失,人的生命岂能亡羊补牢!如果说安全事故会给企业制造不和谐音,那么人为造成的安全事故就是头号杀手,它会永远夺去健康带来的自由,夺去生命带来的欢乐,夺去家庭团圆带来的幸福,而这才是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因此说,天灾不可挡,人祸一定要防。怎样防?就要在亡羊前先补牢,未雨前、先绸缪,堵住思想上麻痹大意的窟窿。我们广大职工只有牢固树立安全贵在预防的意识,才能防患于未然。
      三、“守株待兔”——变被动为主动
      一提起安全,很多人会自然而然地同学习安全制度,遵守安全规程,落实安全措施联系在一起,认为只要不违章作业,做到安全生产就可以了。其实不然。安全不是哪一个人、哪一个部门的事,而是我们共同的责任,共同的义务。对待安全工作,我们不能像《守株待兔》中的那个农夫,守着树桩等兔子,而是要变被动为主动,由“要我安全”向“我要安全”转变。落实到实际行动上,就是既要严格按照广能公司的安全工作部署和特别问责的措施要求,做好“自我监督”,还要做好“相互监督”,多为安全献策出力。在一次安全总结会上,笔者曾聆听过一位井下安监员的发言,他用朴实的语言向大家讲述了自己如何帮助工友们反“三违”、保安全的经历,一个个生动的事例感染了在座的领导和职工。还有一位退休职工,他利用业余时间编写安全顺口溜,然后印成宣传单到井口发放,受到矿井职工的欢迎和尊敬。由这两个小小的事例可见,在咱们广能公司的职工眼里,安全已不仅仅是规章制度,约束着我们按章作业,安全生产,它更是一种文化,越来越深地渗透到职工们的生产生活中,营造出一种富有浓浓人情味的安全环境。在这样的环境里,我们的很多职工不但自身保证安全,还义务当起了安全宣传员、安全服务员、安全监督员,通过传播和种植安全理念,使安全文化理念如春雨般“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也正是企业在安全文化建设中发挥人本作用的魅力所在。
      一滴水中折射出世界的多姿多彩,一则寓言故事中蕴涵着安全的些许哲理,这就是安全文化带给我们的启示。



版权所有:Copyright© 2014-2024 Bcdy.Net,.All Rights Reserved. 电话:0826-8985270 传真:0826-2886689

地址:四川省广安市前锋区光辉乡 蜀ICP备14031465号 技术支持:广安宏达网络

网络经济主体信息